教育经验|教师如何关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?

时间:2019-11-03 阅读:6377 学生管理经验

当今社会竞争激烈,造成人们心理压力重,在校中学生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生存,面临升学压力,心理脆弱,心理压抑得不到一定的宣泄,我们如果只重视学生生理健康的教育,而不重视心理健康的教育,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极为不利。就目前状况而言,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尤为重要。

 

wps15.jpg

 

一、了解学生心理健康问题

学生主要存在的心理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:

 

1、厌学。表现为一部分学生对学习没有兴趣,注意力分散,上课不认真听讲,思维迟缓,情结消极,作业拖拉,敷衍了事,学习效率低下,考试及作业的错误率很高。 二、逆反。一些学生对外界的刺激常常产生与常态相悖的心理反应,与他人交往采取不合作的态度,对老师教育感到厌烦,对家人的劝导进行顶撞。

 

2、易怒。这类学生在受到一般或轻微的刺激时,情结很容易波动,例如:生气、急躁、发怒等;这类学生报复心强,有时会无缘无故大声嚣叫,经常有干危险事或愚蠢事的冲动,事后冷静下来又后悔。

 

3、社交恐慌。一些学生对社会交往行为产生强烈的恐惧,往往寻找借口回避,即便是与家人、老师、同学在一起也感到不自在。这类学生对他人的言行过分敏感,稍有不顺心的事情,便陷入痛苦之中。对同学的善意帮助持怀疑态度,对老师的教育怀戒备心理,在人际交往中有害羞、局促不安、尴尬、笨拙等导常反应。

 

 

4. 焦虑。这种心理障碍在中学生身上表现得比较普遍,大多数较轻微,持续时间较短,轻微、短暂的焦虑有助于调动学习潜力。少数学生焦虑时间持久,对周围环境的刺激比较敏感,他们入睡难,易被惊醒,常体验到莫名其妙的恐惧、紧张和心烦。这不仅对学习产生不良影响,而且若不及时疏导和诊治,容易演变成恐怖症、臆病等多种心理疾病。

 

5.抑郁。一些学生在情绪上通常表现为悲伤、孤独、颓丧,自我评价消极,认为自己什么都不行,对学习缺乏信心,对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倾向,对改变自己的处境持悲观态度。这类学生往往不引人注目,他们不影响课内外秩序,不妨碍教学和各项活动,但随着其不良情绪的发展,其内心紧张程度的加重,他们会日益消沉下去,严重的可能发展为抑郁性精神疾患,有的会做出自伤行为,甚至出现轻生行为。

二、解决方法

 

1. 培养中学生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自信意志,是解决他们心理健康问题的关键。学校教师要帮助中学生牢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、世界观、树立远大理想,确立人生目标,才有可能形成正确的生活态度,才能激起学生的自信,积极进取,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,从而增强克服困难的勇气和百折不回,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。才能对自己的人生道路做出正确的自我设计、为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不断地去进行自我完善。如对学生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,就是让学生认识到我是社会的一员,“人人需要我,我要为人人”的责任感,从根本上消除猜疑和狭隘等不良的心理。2.

2. 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重要手段。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如:运动会、文艺会演、演讲比赛、知识竞赛等等,有助于学生在活动中锻炼自己,正确认识和评价自己,有助于培养学生自立自力的能力,在活动中创设良好的交际环境,舒解心中的压抑和焦虑,在交往中培养学生宽阔的胸怀和乐观的情绪,学会控制情绪,对不良心理反应进行疏导。实践证明,经常参加集体文体活动的学生在躯体化、人际化关系,抑郁焦虑,敌对等方面的健康水平显著高于常人。因此,学校应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,促进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。

3. 进行多种形式的心理咨询服务,是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有效途径。学校应设立心理咨询室、心理咨询热线电话、心理咨询信箱、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等,使学生的心理疾病能够得到及时治疗。另外还可以利用校园广播、电视、录像、黑板报等宣传工具,针对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,让学生从多角度、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。引导他们正确认识其身心发展特点,掌握解决心理问题的方法和技巧。转变不良行为,从而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。

wps16.jpg 

 

三、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心理教育活动

 

引起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原因并不是单一的,而是家庭、学校和社会多方面作用的结果,教师在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时应联合家庭和社会的力量,对学生给予适时帮助。小学阶段,未成年人主要受到受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影响,家庭教育的缺失及方法不当都会给学生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,因此我定期邀请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:

1. 针对学生普遍的、典型的、突出的心理健康问题组织小型家长座谈会,使教师了解学生在家时的状态,家长了解学生在校时的表现,找出学生心理问题的根源,并通过学校与家庭的沟通对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和解决。

2. 邀请家长分享教育经验。学生的心理问题存在共性,有些家长能够在学生成长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,解决问题,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,这些教育经验值得其他家长和教师借鉴。

3. 组织亲子交流活动。在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课程绘本表演或心理日志分享等活动时,邀请家长共同参与,共同体验,了解学生在校生活和学习状态。

目的与效果:1. 现代社会生活压力大,家长普遍工作繁忙,往往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,特别是低龄阶段的小学生。家长的亲身参与促进了亲子双方的互相理解,使家长能够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,了解学生的内心需求和情感变化,引起家长对于学生的心理问题的重视,改进教育方法,帮助学生健全人格。

2.家长在参与心理教育活动的过程中,能够与教师及其他家长保持沟通和交流,收获不同的教育方法。同时,促使家长认同学校的教育理念,让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保持一致,家校共育,一起努力,帮助学生身心健康成长。

3.邀请家长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有助于增强亲子关系,建立相互信任感,使沟通更加顺畅,学生也能充分感受家庭温暖。


提示

温馨提示:推送内容来源于网络及各大主流媒体。若有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,请与本平台联系,我们将及时更正、删除,谢谢.
如招聘单位在招聘过程中向求职者提出收取押金、保证金、体检费、材料费、成本费,或指定医院体检等,求职者有权要求招聘单位出具物价部门批准的收费许可证明材料,若无法提供相关证明,请求职者提高警惕,有可能属于诈骗或违规行为。



分享到朋友圈

打开微信“扫一扫”